国产xxxx,精品手机在线视频,a级免费视频,欧洲精品视频完整版在线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黃石網(wǎng)站
“不能讓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在我們這一代沒了”
2018-01-21 10:21:25   來源:黃石日報

1471852301413707.jpg

大冶印子粑(資料片)

  一種使命,讓他們在堅守。一份熱愛,讓他們在無私付出。

  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盡管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重重,但是他們始終堅守著這一方天地,大家的信念相同:不能讓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在我們這一代沒了。

  讓刺繡一代代傳下去

  8月16日,天氣炎熱。一大早,冒著高溫,劉小紅去裝修場地查看工程進展情況,最近她一直為自己創(chuàng)辦的劉小紅刺繡藝術(shù)館忙前忙后。

  49歲的劉小紅,是大冶刺繡的傳承人。12歲的時候,她就跟著年邁的奶奶學習女工。那時候,奶奶是當?shù)赜忻摹懊耖g繡婆”,很多人家嫁姑娘時,都會請她去幫忙繡一些嫁妝用品。

  那時,劉小紅只是把刺繡當作一項業(yè)余愛好。1990年,劉小紅下崗了。為了賺點家用,每個周末,她就帶著十幾幅繡好的繡品,來到黃石文化宮門前擺攤,結(jié)果引得群眾一陣夸贊。

  在此鼓勵下,2000年,她在大冶開設了黃石地區(qū)首個漢繡工藝館——劉小紅刺繡館。當時,為了辦館,她連自己的房子都賣了。數(shù)十年來的鉆研,讓她的刺繡手藝日漸精湛。她還首創(chuàng)了“雙面打籽繡”和“雙面異色異形打籽繡”等刺繡手法。運用雙面打籽繡做出來的繡品,比傳統(tǒng)的刺繡品立體感更強,像是油畫一般逼真。

  一針一線,繡出了別樣人生。2009年,劉小紅的作品《青花瓷》獲得七夕女工銅獎;2010年作品《貓戲花蝶》《花貓》等,參加“漢繡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學術(shù)研討會暨展覽”;同年,她又代表湖北漢繡傳承人,應邀參加中國(浙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博覽會,《戲貓》獲銀獎,使民間刺繡登上藝術(shù)殿堂。

  其實,走到現(xiàn)在,劉小紅也不是一帆風順。2016年,她決定開辦一個藝術(shù)館,展覽個人和民間的珍貴繡品,并開辦刺繡培訓學校。今年年初,在大冶市有關(guān)領(lǐng)導、部門的支持下,700多平方米的藝術(shù)館開始裝修。

  目前,劉小紅已經(jīng)自費投入100多萬元,大部分是借貸的。“只要能把藝術(shù)館辦起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大冶刺繡,砸鍋賣鐵我也愿意?!?/p>

  家人的支持,成了她的一大動力。女兒彭肖肖,去年從大學畢業(yè)后,就一直在幫她籌辦藝術(shù)館的事。而且,女兒也開始拿起繡針,準備將母親的手藝傳承下去?!拔乙汛笠贝汤C一代一代傳下去,不管有多難。”劉小紅說。

  守住兒時的味道

  這幾日,趁著晴好天氣,大冶文霞印子粑的傳承人孫文霞,將粑印搬出來曬一曬。木刻的粑印,有的刻著花紋繁復的鮮花,有的刻著活靈活現(xiàn)的動物,一個個堪稱藝術(shù)品。

  “這些粑印,可都是老寶貝?!睂O文霞說,這些刻著各種圖案的粑印,是印子粑好看又好吃的重要法寶。

  孫文霞是土生土長的大冶市殷祖鎮(zhèn)人,也是印子粑的傳承人。這個樸實的農(nóng)婦,用勤勞的雙手,留住了無數(shù)人的兒時記憶。

  巴掌大小的圓形印子粑,以其晶瑩透亮、入口黏而不膩、香而柔軟聞名。原材料以秈稻米、高粱為主,適量兌進糯米,經(jīng)過選米、淘米、浸泡、瀝水、舂粉、篩粉、搗芡、揉粉、印粑、上籠、起鍋、晾干、包裝等十多道工序制成。2015年12月,殷祖印子粑手工制作技藝列入黃石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印子粑背后有一個傳說。相傳,后唐時期,江西人王文蔚為避戰(zhàn)亂,幼年隨母逃難至大冶果城里(殷祖、劉仁八、銅山口一帶)。18歲時,王因博學多才被朝廷招為刺史,后屢建奇功,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王做官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北宋咸平初年,群雄并起,盜賊危害一方。為保百姓平安,王率兵奮勇抵抗,激戰(zhàn)中身中數(shù)矢,卒于果城里巖山。當?shù)厝藶楦卸饔谒?,將其雕像、造寺廟,敬稱為“土主”菩薩,并用上乘的大米舂成粉做成仙桃、石榴、雞、魚、龍、鳳等圖案的小圓粑,以此祭奠這位英雄,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如今,人們制作印子粑,已不再單純是為了供奉土主菩薩,印子粑已成為當?shù)卮迕裾写腿?、饋贈親朋好友的“土特產(chǎn)”。

  為把技藝傳承下去,讓印子粑的名聲更響,2009年,孫文霞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殷祖鎮(zhèn)文霞印子粑食品工藝廠。村里的一些印子粑制作能手,被聘請過來,成為工藝師。經(jīng)過手工制作的印子粑,讓很多人一下子重新找回童年熟悉的味道?!安还馕覑鄢裕簧倥笥岩灿X得好吃。”在外做古建生意的市民殷先生,每次回來,都會帶一些給外地的客戶,順便也給自己解解饞。

  目前,由于市場行情的影響,印子粑的銷售受到一定的影響。可是,孫文霞并不氣餒?!坝∽郁问俏覀儺?shù)氐囊粋€特色,必須堅持下去?!?/p>

  市場的夾縫中生存

  費麗君是陽新縣唯一一個國家一級采茶戲演員。30多年來,陽新采茶戲遭遇了重重困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陽新采茶戲被文藝市場上的流行音樂和現(xiàn)代劇種沖刷得七零八落,年輕人都去聽現(xiàn)代歌,跳霹靂舞,對于長袖大褂的傳統(tǒng)戲劇嗤之以鼻?!彼f,加上在市場經(jīng)濟浪潮下,陽新每年幾十萬人出門打工,采茶戲傳承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她還記得,從進陽新采茶劇團至今,32年來,劇團中途招了好幾撥演員,每次招30來人,最多留下五六個?!皸l件太艱苦了,剛開始每個月幾十塊錢工資,漲到幾百塊錢,演員生活都難以為繼,更別談這項技藝傳承和發(fā)揚光大了。”

  “堅持下來的,都是老戲骨?!辟M麗君也在堅守的行列之中。

  令人欣慰的是,陽新縣委縣政府越來越重視包括陽新采茶戲、陽新布貼等在內(nèi)的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據(jù)了解,目前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理工學院均開設了陽新采茶戲課堂。在陽新,采茶戲傳承基地開進了學校,并有望在全縣范圍的學校里推廣。

  8月10日,記者在陽新縣文化館寬闊的布貼制作大廳中看到,一幅巨型陽新布貼已經(jīng)初具雛形,數(shù)十名手工藝人正在進行最精細的制作?!耙环?平方米的陽新布貼,至少要耗時半個月,像這樣的巨型布貼,幾十個師傅,要花費幾個月時間才能完成?!?/p>

  陽新縣文化館館長李祥斌說,陽新布貼制作采取老人帶新人的方式,在即將到來的湖北省(黃石)園博會暨礦博會中,陽新布貼將大放異彩。

  記者了解到,陽新許多非遺文化的傳承,因為堅守,在市場的夾縫中不僅生存了下來,還與時俱進有了新的發(fā)展。通過配送車,太子豆腐走出了太子鎮(zhèn);通過“觸網(wǎng)”,浮屠玉堍油面被電商販賣到全國各地;通過文化交流,栗林龍舟劃到了京津……

  在大批非遺文化守望者的堅持下,黃石地區(qū)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火種得以傳承,并跟上潮流,得到了發(fā)展。(記者 殷珂 萬經(jīng)煌 田城)


技術(shù)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