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xxx,精品手机在线视频,a级免费视频,欧洲精品视频完整版在线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三楚人物
夏菊花:那個時代的雜技外交家
2018-01-21 09:44:38   來源:今日湖北
 

 26.jpg

人物名片:

夏菊花,1937生于安徽安慶潛山。中國著名雜技表演藝術(shù)家,在雜技界有“頂碗皇后”之美稱。六歲學藝,并登臺演出。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武漢雜技團演員,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局長、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三至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雜技藝術(shù)家協(xié)會第一、二屆主席,中國文聯(lián)第四屆委員、第五屆副主席,系國際雜技評委、國家有突出貢獻的藝術(shù)家。1975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F(xiàn)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雜技藝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常務理事、湖北省雜技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上世紀50年代,來自中國的雜技在歐洲引起轟動。夏菊花,這位來自武漢的年輕雜技演員,被西方媒體毫不吝嗇地稱贊為“雜技皇后”。通過雜技這門藝術(shù),新中國向西方打開了一面窗。

從貧苦的農(nóng)家女兒,成長為雜技藝術(shù)大師,夏菊花用一生在不斷提高中國雜技藝術(shù)的高度;載譽無數(shù)根卻在武漢,夏菊花早已和這座城市融為一體。627日,78歲的“武漢市功勛市民”夏菊花登上市民大講堂,與現(xiàn)場觀眾分享她精彩的雜技人生。

 27.jpg

“武漢是我藝術(shù)源頭,有很多機會都未離開”

 

夏菊花自身的經(jīng)歷,是雜技由流浪村落的民間把戲發(fā)展成為新中國一門生機蓬勃的藝術(shù)門類這一過程的縮影和見證,作為夏菊花的第二故鄉(xiāng)武漢,也見證了她由一個舊中國的雜技藝人到新中國的“雜技皇后”的輝煌歷程,她參與締造的雜技廳與國際雜技節(jié),更是令武漢聞名世界的名片之一。

“沒有黨和人民,就沒有我夏菊花的今天”,這是夏菊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在那時,唱著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自己來到了武漢”。夏菊花深情地說:“武漢是我藝術(shù)發(fā)展的源頭。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調(diào)到北京,但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離開。”

夏菊花本姓徐,因家庭貧困,5歲就被送進馬戲班學習雜技。她父親名叫徐造錢,這個有意思的名字與他支撐的家徒四壁的家庭,恰好是一個微妙的反諷,戰(zhàn)亂中他帶著幾歲的女兒到一個馬戲團做挑夫,伶俐的小女孩被老板看中,收為養(yǎng)女,傳授技藝,老板姓夏,以江湖的規(guī)矩給她改了姓,名叫夏菊花。這個名字還被李先念同志打趣過。1959年漢水丹江口截流,夏菊花剛好由國外回來,時任省長的張體學在主席臺上,將夏菊花介紹給李先念副總理說:“這是夏菊花。”李先念直搖頭,說:“不對,不對。”一個勁地說不對,夏菊花都愣住了。后來他說:“夏天里哪里有菊花,只有秋天里有菊花!”

夏菊花到夏家后,隨著夏家班子,由安徽,江西,湖南,一路下來。年幼而羸弱的夏菊花在皮鞭和斥罵下學藝,被迫表演一些野蠻殘酷的無聊的雜技節(jié)目,譬如“吊辮子”:頭發(fā)被懸系在一根粗繩上,瘦小的身體在半空中蕩來蕩去。一次演《爬高梯》,她從幾丈高的梯頂上栽了下來,當場折斷了鎖骨,險些送掉了性命。1949年,在長沙,適逢解放。夏菊花印象很深,當時十一二歲的她,唱著“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來到了武漢。

夏菊花和馬戲班來到漢口民眾樂園表演。在表演中,夏菊花開始思考和創(chuàng)新,她希望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節(jié)目。“我就是要做別人沒有的!”她說。雜技《頂碗》,長期以來一直是男性節(jié)目,夏菊花決定試一試。她買來景德鎮(zhèn)大瓷碗,裝滿沙子,再壓上三塊磚,就這樣放到頭頂壓。這叫壓門子,要在頭頂壓出一個可以托得住碗底的凹陷,表演時碗放上去才不容易掉落。她把男性頂碗中的跑步等身法也進行改良,提高了節(jié)目的難度,還增加了女性的美感。夏菊花的《頂碗》一亮相,立刻引起轟動。

“對于雜技藝術(shù),她非常執(zhí)著,早年練功的時候摔破的碗堆成了小山,她也不放棄,所以才能有那么高的藝術(shù)成就。后來她離開了舞臺,依然為雜技做了很多工作,在最困難的時候?qū)﹄s技的理想和信念毫不動搖,令人敬佩。這樣的藝術(shù)家不是流星,她是一顆恒星。” 著名劇作家趙瑞泰如此評價夏菊花。

 

“年輕時要有夢想,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

 

夏菊花回憶說,當年周恩來總理告訴自己,當好一個演員,要過好五關(guān),家庭關(guān)、社會關(guān)、勞動關(guān)、榮譽關(guān)、生活關(guān),自己一直記在心里。在很多武漢人眼里,夏菊花就是雜技《頂碗》的代表詞。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雜技表演藝術(shù)家,夏菊花的《頂碗》將柔術(shù)與頂技結(jié)合,大膽創(chuàng)造了倒立夾碗過頭等一系列新穎的高難度技巧,通過電影《中國雜技藝術(shù)表演》、《春燕展翅》風靡全國。

回憶起這個節(jié)目的練習過程,夏菊花的言語中掩飾不住自豪。195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夏菊花看到一部紀錄蘇聯(lián)大馬戲演出的影片。片中一個用口叼花的柔術(shù)節(jié)目引起了她極大的興趣,演員柔似無骨的動作、優(yōu)美的造型深深吸引了她。她一次兩次、五次十次地鉆進電影院反復看,銀幕上的表演激起了隱埋在她心底的渴望,“外國人能演柔術(shù),難道我們中國人就不能演嗎?我能不能演?我能不能演得比外國人更好呢?”她決意要練成這個絕技。

練這個節(jié)目,不僅要練習下腰等身上功夫,還要口中咬花。為了達到目標,夏菊花天天咬鐵頭,咬得牙齒出血,疼痛難忍;還要做出下腰、掰腿等難度極大的動作。特別是練高難度的“穿襠”,將頭部穿過兩腿之間,要練到后腿貼背連手都插不進去方算成功。夏菊花分析說,能練成這種功夫,首先是因為她腰腿柔軟天賦條件好,其次是持之以恒的刻苦練習。

但夏菊花沒有停止腳步。她利用自己柔術(shù)的特長,對雜技《頂碗》加以改革創(chuàng)新,創(chuàng)演“雙層雙飛燕頂碗”、“雙層雙飛燕拐子頂碗”、“單層單飛燕拐子頂腳夾碗”等一系列高難技巧。這個節(jié)目數(shù)十次赴4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訪問演出,走向了世界,她也因此被國際媒體譽為“頂碗皇后”。

因為長期練功,她手上長滿老繭,出去開會時有人跟她握手,說你的手怎么比老太太的手還粗。“我沒想過美不美的事,雜技就是實實在在的真功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不是玩笑話,一年365天,從來沒有哪天不練功,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對手知道,三天不練觀眾都看出來了”。柔術(shù),僅僅練了5個月,19538月,夏菊花在武漢歌舞劇院小劇場,為建設(shè)長江大橋的蘇聯(lián)專家首演新節(jié)目《柔術(shù)咬花》,觀眾無不動容。

夏菊花回憶,有一次她去朝鮮慰問演出,一位朝鮮老大媽看完演出后非要到后臺親手摸摸夏菊花的腰,“姑娘,你到底有沒有骨頭啊,腰怎么會這么軟?”無論走到哪個國家,觀眾都被她的技藝震驚:“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沒見過這樣的表演。雜技要持續(xù)發(fā)展,就是要創(chuàng)新,練別人沒練過的技巧,才能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個時代是不同的,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自己相信總是在進步,問題總能夠解決。而且,自己愿意努力,把美好傳遞給下一代。”當年的頂碗,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同樣也遇到各種阻礙,然而,作為年輕人就是要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夏菊花非常樸實,她把一輩子都獻給雜技事業(yè),很少為自己謀私利。多少人想借她的名去做一些賺錢的事,她從來都沒答應過,這是非常難得的。夏菊花很關(guān)心后輩的成長。每次有人遇到什么問題找到她,她都非常熱情地幫助解答。最難得的是她可以接受爭論,非常包容。她回憶道,記得在排演《英雄天地間》的時候,中途有過分歧,她甚至生氣說不當藝術(shù)顧問了,但最終效果出來,她還是欣然接受了。她一直努力接受新生事物,聽得進去意見,跟得上節(jié)奏。

 

“任何地方雜技表演,請帶上武漢的名字”

 

夏菊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藝術(shù)的追求。她把頂碗和柔術(shù)融合創(chuàng)新,讓雜技這門古老的藝術(shù),開始在國際舞臺閃耀。1956年,我國派出雜技團隊前往歐洲巡演。8個月時間,走遍英國、法國、瑞士、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當時,大部分國家還未與中國建交,在很多西方人眼中,中國就是落后、愚昧的代名詞。

夏菊花回憶,在法國表演時場場爆滿,中國演員精湛的技藝讓當?shù)赜^眾目瞪口呆。當時夏菊花要表演兩個節(jié)目,《柔術(shù)》和《頂碗》。曾有外國觀眾在表演結(jié)束后來到后臺,一定要看看道具碗,直到用手摸、用眼看,才相信中國姑娘的表演都是真的。

還有觀眾跑到他們住的地方,給夏菊花獻花。通過翻譯,告訴夏菊花,以前從來不了解中國,看完中國雜技,有一個感覺:中國人了不起,沒有什么困難能難住你們。1957年,夏菊花帶著《頂碗》參加了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雜技比賽,為新中國奪得了雜技節(jié)目的第一塊金牌。1964年中法建交,第二年,夏菊花再次來到法國表演。在巴黎塞納河畔的夏洛宮,夏菊花和來自中國的藝術(shù)得到了法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連續(xù)40天場場爆滿。夏菊花笑著說,法國的一些女士,進場時帶著禮儀手套,自己表演時,看到她們脫下手套、站起身來鼓掌。 1963年,武漢雜技團訪問古巴,受到古巴人民熱烈追捧。夏菊花說,古巴后來專門向中國政府提出,希望能再次派武漢雜技團來古巴訪問。如果是其他城市的雜技團來,請一定帶上武漢的名字,要不然國內(nèi)人民不答應。

 

“雜技廳是武漢的文化地標,要用好”

 

武漢雜技團演員李莉萍,在1983年摩納哥第九屆國際馬戲比賽中憑借雜技《頂碗》,獲得中國第一個金小丑獎。當時,夏菊花是評委之一,而李莉萍是她的第四代弟子。“第一個,第一個!”采訪時,夏菊花晃動著手指,不停重復,激動程度超過回憶自己的成就。在夏菊花看來,能為國家和城市做點事情,是自己最大的驕傲。雜技廳是武漢一個文化地標,而這背后,有著夏菊花傾注的心血。1981年,夏菊花擔任中國雜技家協(xié)會主席。她一直有個愿望,希望中國能有自己的國家馬戲院。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建議一直被擱置。

于是,她提議在武漢建雜技廳。這得到武漢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隨后,夏菊花又積極尋求中央和省的資金支持,帶著設(shè)計師去國外考察。武漢雜技廳從審批到建成,一路下來,她花了不少心血。在她的記憶最深處,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當時,正趕上全國狠剎樓堂館所建設(shè)風,國家有關(guān)部門在武漢開展調(diào)查。夏菊花聽說了,忙從外地趕回來,沖進調(diào)查組的會議現(xiàn)場。“雜技廳不是樓堂館所,是人民群眾的需要。”她據(jù)理力爭,武漢雜技廳最終落成。武漢也在此基礎(chǔ)上辦起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shù)節(jié)。“雜技廳作為武漢的文化地標,一定要用好、用實、用足。”

20多年過去了,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shù)節(jié)成為連接武漢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橋梁。談起雜技,武漢夏菊花成為永遠不能繞開的話題。夏菊花說,今年7月初,一次走在解放公園,一位老人拉住她說:這不是夏菊花嗎?夏菊花很驚奇,這么久了還有人記得自己?老人說,當然認得,武漢夏菊花,你是武漢的招牌啊。夏菊花很感動,在她心里一直有個想法:黨的信任、群眾的認可,就是人生的價值。

夏菊花時常告訴媒體的一句話是:“我喜歡大家把我比喻為黨的一朵紅花。因為祖國的事業(yè),就是我終身的事業(yè)。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夏菊花!”她感嘆道:“國家正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發(fā)展文化事業(yè),黨中央都很支持。無論是文化工作者,還是藝術(shù)家,或是演員,都要做到對黨和人民負責。你既然選擇了從事文化和藝術(shù)事業(yè),就要盡全力做好。就要把最美好的藝術(shù)呈現(xiàn)給人民。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沒有什么做不成的。”

因為夏菊花,武漢成為中國的雜技之都,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喜歡雜技、懂雜技的觀眾。很多國際頂尖的劇團也因此來武漢演出。夏菊花榮獲武漢市的功勛市民,當之無愧。

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今日湖北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技術(shù)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