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xxx,精品手机在线视频,a级免费视频,欧洲精品视频完整版在线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襄陽網(wǎng)站>漢水文化
襄陽非遺保護做得怎么樣?七旬翁孤獨堅守老手藝
2018-01-21 10:37:21   來源:襄陽晚報

李慶山按照傳統(tǒng)工藝制作牌匾

李慶山按照傳統(tǒng)漆器工藝制作虎座鳥架鼓

李慶山展示自己以布料為原料制成的漆器

8月22日下午,在襄城區(qū)內環(huán)路新城灣農貿市場的一間門面房內,李氏漆器髤飾技藝傳承人——76歲老人李慶山,正為一塊牌匾上漆??粗@些最少耗時個把月才能完成的作品,李慶山略有失落地說:“找不到接班人,真擔心這門手藝失傳?!?/span>

身懷絕技 鉆研創(chuàng)新

李慶山是李氏漆器髤飾技藝的第五代傳人。去年,該技藝被納入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李慶山介紹,漆器髤飾技藝是一種漢族民間漆器髤飾傳統(tǒng)技藝。清道光年間,其祖上李正順在樊城磁器街開辦了“定做壽匾招牌油漆店”。清同治年間,有江南進士贊其匾對做工精良、技藝超群,即興榜書“金漆匾對”。李正順便將“金漆匾對”當成招牌,一時傳為美談。憑著對祖上手藝的癡迷,李慶山把技藝磨煉得爐火純青,成為“金漆匾對”的第五代傳人。

除了做得一手好牌匾,李慶山還在土漆的調色、脫胎漆器的制作上擁有獨到的手藝。他認為,制作漆器的關鍵在于漆。60多年來,李慶山一直堅持使用“土漆”,這是一種從漆樹上采割出的天然涂料。為了得到并使用它,他常到??怠⒎靠h等地的大山中,從漆農的手中購買,并按照古法調制?!皩τ诤玫钠幔覀冞@行有句話概括:‘亮如油,能照美人頭,提起釣魚鉤’。”李慶山對此解釋道,調配好的漆提起來細長細長的,能回鉤,就證明這個漆質量好。漆好了,做出的漆器的質量就好。“用土漆工藝油漆的家具,不僅健康環(huán)保、木紋清晰自然,且色澤滋潤、光可照人;土漆推光的金箔對聯(lián)、招牌熠熠生輝,用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牌匾能用二三十年;用土漆制作的漆器盤子、酒杯精致輕巧,漆鏡光可鑒人。”談起自己的手藝,李慶山說。

孤獨守望 艱難支撐

1988年,隆中風景區(qū)對牌匾進行翻新和修復,考慮到李氏漆器頗具襄陽特色,李慶山被選中擔此重任。為隆中風景區(qū)翻新牌匾時,李慶山全身心投入,“駐扎”了三年,把隆中上上下下的牌匾都翻新了一遍。提起這件事,李慶山至今感到自豪。

如今,讓李慶山感慨的是,用土漆制作牌匾的工藝已不再盛行,他開辦的李慶山工作室也是苦苦支撐。對于原因,李慶山分析道:一是市場小,現(xiàn)在沒多少單位用這種牌匾了。二是現(xiàn)在化學漆使用方便,產品制作周期短。而用土漆制作牌匾是一個精細活兒,經(jīng)過選木、雕刻、調漆等工序后,光上漆就得上七八道,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無法完成。而制作一件漆器工藝品,有時要耗時一年?!敖衲辏抑唤拥絻蓧K牌匾生意,每塊賣1200元。”李慶山說,現(xiàn)在工作室完全在虧錢,每月都是他用自己的的2000多元退休金勉強維持運營。

除了經(jīng)營困難,最讓李慶山擔心的就是后繼乏人的問題。雖然早年他也收過徒弟,但由于出師后很難創(chuàng)造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所以學藝者陸續(xù)離去。而李慶山的兒女也因忙于工作,無法傳承這門手藝。

為了保護瀕臨失傳的技藝,李慶山從2006年起就四處奔波,為李氏漆器髤飾技藝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李氏漆器髤飾技藝被納入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按照我國現(xiàn)行標準,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補貼兩萬元,省級每人每年補貼五千元,市級則為兩千元。對于李慶山老人來講,這筆補貼并不算多。

專家建言 校園傳承

據(jù)統(tǒng)計,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有民間文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技藝、消費習俗、傳統(tǒng)醫(yī)藥等17類非遺資源共計9867項。其中,老河口絲弦、黑暗傳、襄陽花鼓戲、老河口木版年畫、老河口鑼鼓架子、湖北越調等8項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劉秀傳說、薅草鑼鼓、玄門太極功夫等23項被列為省級非遺項目。最近,湖北省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襄陽又新增7個省級非遺項目?!半m然襄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齊全,不過,能夠與市場接軌并實現(xiàn)市場化經(jīng)營的比例還不到一成?!笔形捏w新廣局公共文化與非遺保護科姚煉表示,大量的非遺項目走市場化可行性不大,因為它跟市場不接軌,存在供需不匹配的問題,即它生產的東西不是老百姓急需的,這是這部分非遺項目需要面對的問題。

為更好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2012年《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下稱《條例》)頒布實施,確立了非遺調查制度、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的評審制度等,支持建立傳承基地,開展普及活動?!稐l例》中規(guī)定: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應當將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編入地方教材,納入素質教育內容,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jīng)把非遺融入到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省內武漢、荊州等地也邀請非遺藝人走上了高校講臺。

襄陽這項工作做得如何?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和瓊介紹,襄陽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將近有十年時間,但是全社會的非遺保護意識也就是最近幾年剛剛形成的,目前將非遺的知識納入地方教材在襄陽還是一個空白。

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黃佳表示,其實可以從形式上、內容上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通過漫畫、卡通人物的形式,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非遺。同時,可以讓更多的非遺項目走進校園,讓孩子們親自參與,這樣可以提高非遺項目的傳播率。

另外,襄陽多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可以鼓勵和支持職業(yè)院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設置非遺相關專業(yè)和課程,建立教學、科研基地等,為襄陽市非遺保護工作打下基礎。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